【正能量】喜歡演戲曾告誡自己別發明星夢 前二台台長楊吉璽:退休要reset自己

娛樂

發布時間: 2023/09/15 15:49

最後更新: 2023/09/16 18:47

分享:

分享:

楊吉璽生於1955年10月1日香港出生,1979年畢業於美國聖荷西州立大學新聞及電台電視廣播系,曾任香港電台一台、普通話台及二台台長。(圖片︰湯致遠攝)

也許在電影《拆彈專家2》飾演保安局局長,跟日經濟學家大前研一著作《後五十歲的選擇》,有種風馬牛不相及之感,但,統統都出現於這位55歲退休、65歲再次客串港產片、前香港電台二台台長楊吉璽的人生當中,今天67歲的他借此書寄語一眾老友記:「踏入第二個人生,要學懂reset。」。

席間,楊吉璽向還未「入伍」的筆者說:「建議你看大前研一寫的《後五十歲的選擇》,當中提出了一句:『要reset自己。』給我很大啟示。其實我們每個打工仔放了人生三、四十年時間在職場上,這處塑造了你是一個怎樣的人,但成功與否,到決定離開這個崗位時,別跟自己說退休,而是好好重啟自己,去迎來第二個人生。」

最新影片推介:

三個十年一遇

他續說:「從中學會了deconstruct(解構)自己,以前會因職場或種種原因,衍生了一個大眾認知的楊吉璽。但餘下時間,別想像自己再是那一個中上層或『明星』的圖騰,從頭再做一個楊吉璽,讓自己化作郊外的野花,用餘下時間去栽培泥土,好等其他野花繼續生存。」

退休後的十多年,熱愛戲劇的他一直積極參與劇場演出,曾為場刊上的演員自介而思量過,最後他決定以「上半場為傳媒人,下半場就繼續做人」來作結。他笑言以個人性格,從沒想過可在一個機構待了三十年,更甚是,一生只得一個僱主。

當二台台長時,滿意自己有份策動的《思潮作動》.「是高興,但不敢自讚,在當時那個位置時,有一班出色的文化人幫手,為節目生色不少。」(圖片:自己人FB)

1979年他從美國畢業回港,等了3個月終得到香港電台取錄,當上教育電視部節目的編導。1989年他被調到電台部,成為節目主持(如《傳媒春秋》)及監製,2000年後任職過一台台長和普通話台台長,退休前位至香港電台二台台長。

「當上二台台長前,有種受寵若驚感覺,因為上層把你調到不同部門崗位,代表正栽培你升任管理層,走完一圈的話,可跟不同部門的同事交手。奈何一早已決定55歲退下來,但每個十年,我都覺得獲益良多。」

把公共廣播付諸實行

這30年來,他自問發揮公共廣播要履行的職責,積極做一些主流傳媒不會做的題目。「為何選擇傳媒?源於中三時我的志願,其時愛讀海明威、孫中山等書籍,深受孫中山一句話影響,當醫生只能醫好一個人,但革命家啟發思想可改變一個民族。」

就好像他第一檔做夜晚電台節目,其時90年代還未流行講心理學,他在一個電台節目「城市游擊隊」環節,邀請孫天倫談談城市人心理問題;又或千禧前後,策動過陶傑和劉天賜的《講東講西》電台節目。

「希望做一些課題能影響到整個社會或任何人,才是工作的原動力。」

從2006年一事,可看到他把所學的公共廣播理念付諸實行並貫徹出來。上任台長不久,他為二台賦予和尋找新的路綫,最後帶來一個逢星期一至五的《思潮作動》節目,邀請了梁文道、《字花》鄧小樺、邵家臻、話劇界奇才潘惠森和梁兆輝等,以女性主義、文學、社會工作者去回應和帶領年輕人去另一個新層次。

「想以社會新的思潮,把電台節目帶到另一個層次,做節目,邵家臻曾請客多謝我,席上我跟他說:『不需多謝我,即使offer是我給你,但節目的成就全是你所付出的努力,而我高興你願意接受我的邀請』。」

因為區丁平導演邀請,他首次參與演出的電影是1993年《天台的月光》,戲中飾演葉玉卿的大哥。(電影截圖)

點到即止的電影客串

在港台也讓他學懂一件很重要的事——要保持開放態度,但懂得權衡輕重,難怪小試牛刀客串電影這回事,他都點到即止。

「當初是區丁平(《天台的月光》導演)叫我客串,做葉玉卿大哥,可能他們看到我有演戲特質,而我也願意去試,始終要試過才知做不做到。坦白說,當時純粹為開心吧!嘗試完之後,叫自己別有錯覺,以為可以發明星夢!」

他的「自知之明」除了因為職位所限(不能演不合符政府形象的角色),是他永遠會回到自己的初心,如何運用工作對更多人有正面影響。

「對我來講,哪一個目標比較大和重要呢?不能因演戲而影響原本工作,甚至翻船。既然我知道目標,自然有所限制。Always keep myself in check。」

不戀棧過去或虛榮,學懂在權力面前放下自己,也是他看完大前研一《後五十歲的選擇》所得到的啟發。

《拆彈專家2》飾演保安局局長。(電影截圖)

「書中有一件事我很認同的,就是踏入第二人生時,要離開或遠離工作所遇的人。告訴你一個小秘密,很多人會問我有沒有見舊同事,我答沒有。可能我是好奇怪的人,生活圈子沒有小學、中學、大學朋友,甚至舊同事。因為很多時一聚頭,又會重提舊事,記得有次有人問我記不記得那件事,我二話不說:『我不記得了,都離開這個崗位十幾年了……』跟著大家都無聲……」

化作春泥再護花

因為他深信自己的生命長度仍很長,更期望闊度可以更寬闊一點,是以著重完成人生的bucket list(離開前完成的清單),多於一切。

「所以退休後的重點,是如何用謙卑的心去繼續生活,現在我的心態是跟身邊的人好一點,小至跟工友說聲你好的關心,大至為視障朋友找他們的文化娛樂空間等,我都更想去做多一點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這些年,除了致力為香港盲人輔導會推廣「香港電影口述影像服務發展計劃」,也兼任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擔任電台製作客席導師廿多年,而他曾自問應否讓賢(讓其他人執教),來個第二次退休,這天他續道:

「反覆思量,更確定自己信念。我應該更積極去走近新一代,告訴他們曾幾何時有個美好時代,有過的美好是非判斷和價值觀。也讓他們知道做傳媒不只賺like或錢,而是有良知,不只為了個人利益,是希望能為社會帶來一件事、訊息或價值,希望到我 7 字頭,仍能在新傳學院繼續教吧!」

大抵,他不過以其人生作則,道出如何「出淤泥而不染」,重啟後,學會「化作春泥更護花」的意義吧!

場地:Auntie AYI @wellwellwell

記者︰黃鑑江